|
城市文化與城市電視臺:以泉州為例
- 點閱:13
- 其他題名:城市文化与城市电视台
- 作者:沈文鋒作
- 出版年:2015[民104]
- 出版社:廈門大學出版社
- 出版地:廈門市
- ISBN:978-7-5615-5696-2 ; 7-5615-5696-9
- 附註:簡體字版
|
臺灣學術電子書資料庫聯盟試用到期日 2019-12-31 可借 100 冊
|
簡介
在城市化進程中,政治改革、經濟發展、城市建設、文化活動等各方面工作的展開深刻改變著城市文化的舊觀。作為城市大眾傳播強勢媒介的城市電視臺也在城市化進程中發展和變化著,中國的城市化和城市電視的發展構成瞭本書的研究背景。把城市文化與城市電視臺看作互為主體的關系則有兩個維度:一是城市電視臺對城市文化的作用,另一個則是城市文化對城市電視臺的作用。把泉州作為一個有代表性的個案來研究,可以深入探討城市文化發展和城市電視臺之間的互動關系,為推進城市電視臺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助力。
章節
- 第一章 城市日记:城市文化建构(p.1)
- 第一节 理解文化(p.2)
- 第二节 城市文化(p.8)
- 第三节 城市的电视台(p.12)
- 第四节 替代性主体(p.21)
- 第五节 城市文化日记(p.28)
- 第六节 泉州文化和泉州电视台(p.34)
- 第二章 竞技场:传媒意识形态(p.45)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p.46)
- 第二节 意识形态与主体建构(p.50)
- 第三节 消费主义文化控制(p.56)
- 第四节 新闻理想(p.66)
- 第五节 意识形态竞技场(p.77)
- 第六节 角色变迁(p.82)
- 第三章 流变的框架:民主与民生转向(p.91)
- 第一节 成就框架(p.93)
- 第二节 舆论监督框架(p.106)
- 第三节 “两会”框架(p.112)
- 第四节 从慰问框架到救助性框架(p.123)
- 第五节 救助性框架中的媒体角色分析(p.133)
- 第四章 “新泉州人”:农民工身份迁徙(p.144)
- 第一节 “农村包围城市”(p.144)
- 第二节 替代者框架(p.149)
- 第三节 农民工身份危机(p.152)
- 第四节 文化权力全面提升(p.166)
- 第五节 文化扩权路径(p.180)
- 第五章 “乡愁”:传统符号的当代诉说(p.185)
- 第一节 传统的新能指(p.185)
- 第二节 远去的“市声”(p.189)
- 第三节 重构传统(p.194)
- 第四节 方言再发现(p.202)
- 第五节 文化危机(p.210)
- 第六节 构造“大文化”系统(p.218)
- 第六章 民间影像:市民与城市的对话(p.229)
- 第一节 民间影像(p.230)
- 第二节 职业化之路(p.236)
- 第三节 “草根DV”现象(p.244)
- 第四节 尴尬的身份(p.251)
- 第五节 科技文化权力(p.255)
- 第六节 微电影传播与网络文化(p.258)
- 第七章 公众身份:培养公共意识(p.265)
- 第一节 公共领域与大众传媒(p.265)
- 第二节 消费中审美(p.268)
- 第三节 起于意识形态,止于意识形态(p.275)
- 第四节 公众身份建构(p.283)
- 第八章 平台时代:走向媒体融合(p.293)
- 第一节 平台(p.293)
- 第二节 平台价值(p.298)
- 第三节 重构媒体(p.304)
- 第四节 文化+(p.308)
- 主要参考文献(p.312)
- 后记(p.319)
FB留言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