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內容簡介
毛澤東讓蔣介石丟了中國?
再現第二次國共內戰的風起雲湧,
揭露蔣、毛二人由和轉戰的關鍵成因!
對中國、亞洲以及世界極具影響力的蔣介石與毛澤東——
自1920年代中期到1970年代中期以來,二人交鋒長達半世紀,研究蔣毛關係,成為一門重要的學問!
蔣、毛二人的爭雄,可分為前後兩大時期:前期在大陸,為時二十二年(1927-1949),包括十年勦共戰爭、八年抗戰,以及四年戰後內戰,當中的八年抗戰,雖云合作,實則貌合神離,並未停止對抗。後期則分隔臺海兩岸,持續對抗的二十六年(1949-1975),撤退到臺灣的蔣介石仍意圖反攻大陸,而領著新中國的毛澤東則是一心想要解放臺灣,但最後都未能完成心願。
戰後蔣、毛一度握手言歡,何以瞬間消逝?
中國抗戰八年,國力消耗至大,人民流離失所,無不渴望和平,對內戰甚為厭惡。蔣介石乃順應民情,邀毛澤東至重慶會談,二人雖是握手言歡,但其實各不相讓,蔣求的是軍政統一,而毛志在平分天下。談到最後,國共內戰還是開打了。
美、蘇兩大強權介入對國共內戰產生何種影響?
美、蘇兩強本希望國共和解,但因為中國接收東北的問題,讓兩國發生利益衝突,美藉著門戶開放,助蔣「先圖關外」,染指東北;蘇則為獨霸東北,助共阻止政府接收,加劇國共衝突,和解無望。
蔣為何失去大陸?如何看待蔣、毛之間的爭雄?
環視整體局勢,對毛實為有利。毛為奪取政權,堅持武裝革命,蔣在被動形勢下,以戰逼和,毛則戰而不和。內戰打到第三年時,蔣已支持不住,經過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國軍更是精銳盡失,無力再戰,加以經濟崩潰、通貨膨脹,人民痛苦已達極限,反蔣、倒蔣聲浪風起雲湧,蔣氏下野已成必然。綜觀二人之戰,就天時、地利、人和三大要素而言,蔣氏皆不具備,其敗並非偶然。
非以成敗論英雄,蔣毛各有功過!
歷經內戰、抗戰,以及分隔兩岸的對抗,蔣、毛二人留下的歷史紀錄,有功也有過。兩人最大之功,是先後打倒軍閥和帝國侵略主義,同為中國將在二十一世紀成為超級大國做了鋪路工作,不同的是,蔣為開路先鋒,毛則步其後塵。但就整體而言,以及事實的對比,顯然蔣的功大於過,毛則過大於功,至於定論,尚有待也。
近年由於局勢變遷及資料開放,較易出現客觀的研究,民國史專家蔣永敬利用蔣介石與相關重要人士之日記,以及國、共兩方已刊布之歷史資料為基礎,輔以大量民國歷史檔案文獻等,還原國共內戰背後的國際關係、社會脈動以及蔣、毛二人與國、共兩黨重要人士的權謀策略,引領讀者進入1945年至1949年的時光隧道。
章節
- 緒言(p.viii)
- 第一章 重慶會談,蔣毛握手(p.1)
- 一、戰不利和為貴(p.1)
- 二、毛澤東志在華北與東北(p.4)
- 三、爭執的焦點:解放區與軍隊問題(p.15)
- 四、蔣毛八次面談未能化異為同(p.20)
- 第二章 先安關內,再圖關外(p.29)
- 一、重慶會談後國共大動干戈(p.29)
- 二、蘇聯幫助中共控制東北(p.32)
- 三、蔣介石先安關內再圖關外(p.37)
- 四、毛澤東說:「蔣介石來勢很凶」(p.42)
- 五、蘇聯、中共態度由硬而軟(p.48)
- 第三章 美馬調停,三大協議(p.57)
- 一、美國馬歇爾來華調停(p.57)
- 二、停戰協議馬助蔣介石先圖關外(p.61)
- 三、政治協商結果國共反應不同(p.67)
- 四、整軍方案中共另有「暗盤」(p.79)
- 第四章 協議無效,以戰逼和(p.87)
- 一、東北蘇軍延不撤退(p.87)
- 二、中共「東北同志」主張強硬(p.89)
- 三、東北停戰協議戰而不停(p.92)
- 四、國共美三方面對東北問題的意見(p.97)
- 五、蔣介石決定動武(p.99)
- 六、拖延戰術逼和失效(p.105)
- 第五章 邊打邊談,談判決裂(p.115)
- 一、回頭再安關內(p.115)
- 二、為宣傳而談判(p.124)
- 三、馬歇爾八上廬山(p.128)
- 四、周恩來斥責馬歇爾(p.138)
- 五、第三方面最後奔走的失敗(p.139)
- 六、和談決裂原因之檢討與評析(p.147)
- 第六章 只打不談,挫折頻仍(p.153)
- 一、邊打邊談的戰果(p.153)
- 二、國共雙方兵力概況(p.155)
- 三、國軍魯南戰場之受挫(p.157)
- 四、東北共軍第五次攻勢(p.163)
- 五、中共的「第二戰場」(p.171)
- 六、動員戡亂全面動亂(p.177)
- 七、通貨膨脹與經濟恐慌(p.183)
- 八、政治腐化與惡化(p.189)
- 九、士氣低落與軍紀敗壞(p.196)
- 第七章 內外夾攻,全面崩潰(p.201)
- 一、毛澤東估計還有一年可獲成功(p.201)
- 二、國方軍事走向崩潰(p.203)
- 三、毀滅性的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p.211)
- 四、金融的崩潰(p.249)
- 五、國民黨內訌蔣氏下野(p.256)
- 六、結論(p.266)
- 第八章 蔣毛功過,比較研究(p.271)
- 一、蔣毛異同之比較(p.271)
- 二、蔣毛與抗戰(p.274)
- 三、蔣毛與內戰(p.280)
- 四、蔣毛在兩岸(p.287)
- 五、總結(p.298)
- 附錄一 從「抗日反蔣」到「擁蔣抗日」(p.301)
- 一、前言(p.301)
- 二、「抗日反蔣」的意義與目的(p.304)
- 三、中共與張楊的西北大聯合(p.307)
- 四、配合兩廣事件效果未彰(p.313)
- 五、張學良幫中共「逼蔣抗日」(p.317)
- 六、從「聯蔣抗日」到「擁蔣抗日」(p.327)
- 七、結論(p.329)
- 附錄二 蔣介石應變國難三大方針(p.331)
- 一、前言(p.331)
- 二、對日:一面抵抗一面交涉(p.336)
- 三、對內:團結禦侮安內攘外(p.339)
- 四、對外:國際路線公理戰勝(p.352)
- 五、結論(p.356)
- 後記(p.359)
- 重要記事表(p.361)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蔣永敬
民國史專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碩士。原籍安徽,1949 年定居臺灣。自1957 年開始,任職國民黨黨史會21 年,1978 年轉任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1992 年屆齡退休後,仍繼續民國史的研究。並有多篇論文發表。
重要著作有:
《鮑羅廷與武漢政權》
《胡志明在中國》
《民國胡展堂先生漢民年譜》
《中國思想家—孫中山》
《抗戰史論》
《百年老店國民黨滄桑史》
《國民黨興衰史》
《孫中山與辛亥革命》
《孫中山與胡志明》
《蔣介石與國共和戰(1945-1949)》(與劉維開合著)
FB留言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