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如果不去嘗試,又怎麼能知道自己的極限?
這是個用氣球拍攝太空,重覆了數百次失敗還不懈挑戰的故事。
他用帶著相機的氣球,到達遙遠的高空,到達毫無空氣之處,宛如從宇宙中攝影般,能看到浮在漆黑太空裡,太陽、地球和宇宙的交界。
★世界最小級,「氣球太空攝影」計畫
●發起人:岩谷圭介,機械系大五生
●資金:普通大學生等級
●執行人力:自己一人
●實驗室:自己家及個人電腦
●實驗器材:百元商店及生活用品大賣場購得
●發射場:北海道的大自然
岩谷圭介從小喜歡拆解機器,夢想是可以像電影《回到未來》裡的「博士」一樣,發明各種酷炫的新東西。為了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找到未來的目標,他大學重考了兩年,最後進入北海道大學機械工程系就讀,因為依舊找不到未來想做的事,所以延畢。在大五暑假,同學們都忙著準備升學考試或求職,只有他每天掛在網路上閒逛,一則國外報導吸引住他的目光:三名美國大學生,用自製的氣球照相機拍攝太空。自此,開啟了他的「氣球太空拍攝」計畫,一切從什麼都不懂,什麼都嘗試開始。經過各種跌跌撞撞,他成為日本第一位個人太空開發者,也是全世界規模最小的太空開發計畫。
岩谷圭介:
為了拍攝太空,我一直花了很大力氣戰鬥,然而我最近才發現一件事。
我一直在做的,不是拍攝太空這件事。
我以為我在面對宇宙,其實我真正在做的事是『面對自己』。
我總認為自己在凝視遠方的宇宙,其實我凝視的是最接近自己的地方。
日本亞馬遜4.5顆星好評
「這本書吹散了我日常生活的挫折,內容痛快無比。」
「對我個人而言,『回收時要注意野生動物』這一節很有趣(笑)。」
「真希望自己是在學生時代遇到這本書。」
「用自己製作的氣球,經過一個半小時上升到三萬公尺高,真是太驚人了。那裡接近真空,水在常溫下同時沸騰又結凍。因為已經在大氣層外側(也就是太空!)所以可以在夏天的白天,看到冬季星座。還解決了極低溫下的電池問題⋯⋯我太驚嘆於作者的發明與創造力了,真是位厲害又樂於挑戰的人啊。」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岩谷圭介(Iwaya Keisuke)
1986年生。發明家。工程師。藝術家。
出生長大於福島和東京。就讀北海道大學時,開始利用個人程度的資金和身邊可到手的材料,進行宇宙開發計畫「氣球太空攝影(ふうせん宇宙撮影)」。
2012年,利用小型氣球搭載的相機從離地30公里的高空處拍照,這是日本首次的成功案例。之後經過不斷研發,達到80次以上的發射成績。多次被日本電視、報紙、雜誌採訪,也被起用為CM和廣告代言人。技術完全是獨自開發。
他透過「氣球太空攝影」,了解「嘗試」和失敗的重要性,為了宣揚不畏挑戰的心情,目前也持續積極從事太空開發活動。
譯者簡介
高彩雯
臺灣大學中文系、中文所畢業,東京大學亞洲文化専攻博士課程修畢。現為中日文譯者,有時寫專欄。喜愛文史、散步與貓咪。譯有《山口,西京都的古城之美:走入日本與臺灣交錯的時空之旅》(幸福文化)、《跟貓咪快樂同居》(啟動文化)、《幸福為何是哲學的問題呢?》(麥田)、《臺灣日式建築紀行》(時報出版),共著《現代日本的形成:空間與時間穿越的旅程》(遠足文化)。
譯稿賜教及工作聯繫:looky.kao@gmail.com
章節
- 書封(p.p-cover)
- 前言(p.p-001)
- 第1章 坐上氣球看太空(p.p-fmatter-009)
- 氣球能飛多高?(p.p-002)
- 利用氣球進行太空開發(p.p-002)
- 「氣球太空攝影」教我的事(p.p-002)
- 日本國內首次「一個人的太空開發」(p.p-002)
- 習慣買現成商品(p.p-002)
- 從一百日圓的捲線器開始(p.p-002)
- 有些時候也可以倚賴現成商品(p.p-002)
- 為什麼不是「氣球」而是「ㄑㄧˋㄑㄧㄡˊ」呢?(p.p-002)
- 能彌補的失敗和挽救不了的失敗(p.p-002)
- 一萬六千張裡唯一的一張(p.p-002)
- 好好善用身邊物品(p.p-002)
- 回收也是件苦差事(p.p-002)
- 放氣球能當工作嗎?(p.p-003)
- 第2章 夢想不會滾動(p.p-fmatter-012)
- 一個勁拆解機器的少年時代(p.p-004)
- 中學時代連複雜的機械也能修好了(p.p-004)
- 想當《回到未來》的博士(p.p-004)
- 痛苦中做出的決定(p.p-004)
- 活用航空太空的研究(p.p-004)
- 想當掉的學分(p.p-004)
- 工作=上班?(p.p-004)
- 想做的事和金錢,誰該優先?(p.p-005)
- 用理科,享受太空(p.p-005)
- 當拆解經驗派上用場(p.p-005)
- 等身大的宇宙(p.p-005)
- 第3章 開始「嘗試」(p.p-fmatter-015)
- 契機是一則小報導(p.p-006)
- 試了才知道(p.p-006)
- 「嘗試」的意義(p.p-007-1)
- 有了自己人(p.p-007-1)
- 自己人增加,也有了夥伴(p.p-007-2)
- 太空開發是藝術(p.p-007-2)
- 第4章 失敗教我的事(p.p-fmatter-020)
- 一號機的失敗(p.p-008)
- 猜都猜不到的出發點(p.p-008)
- 偶然的成功教我的事(p.p-008)
- 已經不行了,放棄吧……(p.p-008)
- 比起成功,失敗更是良師(p.p-008)
- 第一次拍到太空!(p.p-008)
- 又小又不起眼、又土氣的事(p.p-008)
- 即使覺得自己很差勁(p.p-009)
- 就算受好評也當不成發明家(p.p-009)
- 嘗試吧,即使失敗也好(p.p-009)
- 當「太空」「製造」與「發明」交叉的時候(p.p-009)
- 創意就在日常生活中(p.p-009)
- 第5章 「成功了」然後呢(p.p-fmatter-023)
- 在夏天拍攝冬季星座(p.p-010)
- 將體驗到的太空創造為藝術作品(p.p-010)
- 宇宙和深海一樣?!(p.p-010)
- 「氣球太空攝影大賽」的夢想(p.p-010)
- 自己的想法最好告訴別人(p.p-010)
- 想告訴小朋友的話(p.p-010)
- 容易想像的科學(p.p-010)
- 從太空拍下「元旦日出」(p.p-010)
- 「什麼都」「馬馬虎虎」的高牆(p.p-010)
- 第6章 開啟「氣球太空攝影」的大門(p.p-fmatter-029)
- 航空法和電信法(p.p-011)
- 航空法(p.p-011)
- 電信法(p.p-011)
- 智慧型手機違法?(p.p-011)
- 建議可以到低風險的道東施放(p.p-011)
- 回收時要注意野生動物(p.p-011)
- 用放風箏的感覺拍照(p.p-011)
- 獲得比結果更多的收穫(p.p-011)
- 繫線攝影裝置的製作方法(p.p-011)
- 為什麼「氣球太空攝影」能成功?(p.p-011)
- 施放一次所需時間(p.p-011)
- 一次費用二十萬~一百萬日圓(p.p-011)
- 第7章 伸出手,前方就是太空(p.p-fmatter-040)
- 太空是什麼樣的地方?(p.p-012)
- 氣球破掉的時候(p.p-012)
- 太空的溫度(p.p-012)
- 機材不會燃燒?(p.p-012)
- 發明在負六十度的高空也能使用的電池(p.p-012)
- 宇宙,那裡是……(p.p-012)
- 結語(p.p-013)
- 版權頁(p.p-coloph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