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在坊間臺灣史著作已琳瑯滿目的今天,唯獨臺灣政黨史仍付之闕如。因此筆者將臺灣早期60年的政黨史研究,舉凡國民黨、民社黨、青年黨;甚至光復前之民眾黨與臺共,作一串聯,輯結成冊。來共同見證臺灣早期政黨的緣起緣滅,以及經由這些政黨的活動,勾勒出從日治時期迄國府遷臺到六○年代的一部臺灣政治滄桑史。
章節
- 序言(p.i)
- 第一章 臺灣與中國革命──論國民黨初創時期與臺灣之關係(p.1)
- 一、前言──興中會臺北支會(p.1)
- 二、中國同盟會臺灣分會(p.4)
- 三、同盟會臺灣分會的政黨活動(p.5)
- 四、結論──兼述羅福星在臺之民族革命(p.7)
- 第二章 二○年代臺灣之文化啟蒙團體──臺灣文化協會的緣起緣滅(p.11)
- 一、前言(p.11)
- 二、文化協會形成之歷史背景(p.11)
- 三、文化協會之成立及其陣容(p.15)
- 四、文化協會的組織與發展(p.20)
- 五、文化協會之活動(p.21)
- 六、文化協會的影響(p.33)
- 七、反文化協會運動(p.36)
- 八、政治運動中的左右之爭(p.38)
- 九、分裂的因素(p.39)
- 十、結論──分裂的導火線與結束(p.42)
- 第三章 臺灣第一個本土政黨──臺灣民眾黨(p.45)
- 一、前言──組黨經緯(p.45)
- 二、民眾黨的宣言綱領與抗日政策(p.47)
- 三、扎根基層──工友總聯盟之成立(p.51)
- 四、民眾黨的內訌與解散(p.53)
- 五、結論──民眾黨之歷史意義(p.55)
- 第四章 首揭臺獨大纛的政黨──臺灣共產黨(p.57)
- 一、前言──成立前之背景(p.57)
- 二、臺灣的共產主義運動(p.59)
- 三、臺灣共產黨之成立及其政治主張(p.61)
- 四、結論──臺灣共產黨之內訌和瓦解(p.63)
- 第五章 深耕臺灣──記光復初期的國民黨(p.71)
- 一、前言(p.71)
- 二、國民黨臺灣省黨部的成立(p.71)
- 三、政黨活動──中央民意代表的產生(p.76)
- 四、黨外有團──三民主義青年團(p.80)
- 五、結論──國民黨在臺統治基盤的確立(p.89)
- 第六章 記光復初期中共在臺之地下組織──「臺灣省工作委員會」(p.91)
- 一、前言(p.91)
- 二、臺灣省工作委員會(p.92)
- 三、「省工委會」的群眾運動(p.95)
- 四、中共與「228 事件」(p.105)
- 五、結論(p.109)
- 第七章 光復後臺灣人初試組黨的先聲──臺灣省政治建設協會(p.111)
- 一、臺灣省政治建設協會的組成(p.111)
- 二、臺灣省政治建設協會之活動(p.114)
- 三、臺灣省政治建設協會之結束(p.119)
- 第八章 廖文毅與「臺灣再解放聯盟」(p.123)
- 一、前言(p.123)
- 二、由「祖國派」到「聯省自治論」(p.124)
- 三、「臺灣再解放聯盟」與「託管論」(p.128)
- 四、「臺灣再解放聯盟」的活動(p.135)
- 五、美國與臺獨(p.143)
- 六、結論──「臺灣再解放聯盟」之瓦解與廖晚年的政治生命(p.154)
- 第九章 挫敗下求生──國民黨在臺灣的改造運動(p.161)
- 一、前言:國民黨改造運動的歷史背景(p.161)
- 二、改造運動之過程(p.163)
- 三、改造運動的主要工作(p.168)
- 四、改造運動目標與成效(p.176)
- 五、改造運動的結束(p.178)
- 六、結論──改造運動的具體成果(p.182)
- 第十章 青年黨來臺之歲月(p.189)
- 一、前言──來臺前之黨史(p.189)
- 二、在臺分裂經過(p.192)
- 三、黨部組織與黨員吸收(p.202)
- 四、與《自由中國》共同爭取言論自由(p.211)
- 五、與雷震籌組「中國民主黨」的協力(p.216)
- 六、積極營救雷震(p.223)
- 七、結論──民主憲政之討論(p.227)
- 第十一章 滄桑五十年──記民社黨在臺灣(p.239)
- 一、前言──來臺前之黨史(p.239)
- 二、在臺分裂之經過(p.245)
- 三、參與雷震籌組「中國民主黨」(p.256)
- 四、結論──民社黨與臺灣地方自治選舉(p.266)
- 第十二章 五○年代臺灣組黨運動之重挫──記胎死腹中的中國民主黨(p.269)
- 一、前言──雷震、《自由中國》與國民黨(p.269)
- 二、《自由中國》與國民黨關係的惡化(p.272)
- 三、「中國民主黨」組黨始末(p.275)
- 四、結論──「雷案」爆發及其餘波(p.281)
- 附錄 五○年代香港第三勢力運動史料之介紹與略評(p.285)
- 一、中國第三勢力運動發展史略(p.285)
- 二、第三勢力運動研究概況(p.289)
- 三、第三勢力運動重要文獻述評(p.292)
- 四、結語──建議與期許(p.298)
- 主要參考書目(p.301)
- 一、專書(p.301)
- 二、論文(p.311)
- 三、報紙‧期刊(p.314)
作者簡介
陳正茂
臺灣省澎湖縣人,1959年生,私立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曾任大學講師,現為北臺灣科學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專任教授。研究方向為中國現代政黨史、臺灣史、民國人物傳記。
FB留言
同作者書籍
同書類書籍